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精品工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访问量超10亿次
2023-01-20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3年1月20日总第630期 作者:记者 朱高磊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 朱高磊)1月14日,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王岚出席会议并发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成果报告(2016—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16年9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部署,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启动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年12月30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官方网站正式上线。

  报告系统总结了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6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时,基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6年来的期刊和用户使用数据,统计并分析了6年来最受欢迎期刊和最受欢迎新刊共计220种、最佳机构用户50家。

  报告显示,6年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数据量不断扩展,总量达到2400万条。整合中文期刊2257种,论文超过1270万篇,促进了我国学术期刊的世界传播;收录外文开放获取期刊13200种,论文980万篇,保障了国内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对国外学术资源的使用;上线古籍19500多册,图片150多万张,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利用。

  报告指出,6年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坚持资源共享、开放获取,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面向世界传播中国学术成果,成效显著。访问量超过10亿次,阅读下载量1.3亿次,服务了国内机构用户8万多家,国外机构用户1000多家,个人用户600多万人,用户分布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成为最大的中文哲学社会科学开放获取学术平台,在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助力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繁荣发展、服务保障社科机构研究、加强高质量数字资源社会有效供给、推进中国学术成果世界传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6年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功能不断完善,实现了手机App、平板电脑App、微信小程序和机构用户镜像版系统服务;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拓展多种使用途径和传播渠道,嵌入各类信息服务平台,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国家图书馆文津搜索、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以及部分党校教育平台等,提高服务能力,形成了立体化应用支撑环境。

  本报讯 (记者朱高磊)1月14日,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王岚出席会议并发布《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成果报告(2016—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16年9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部署,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启动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年12月30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官方网站正式上线。

  报告系统总结了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6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时,基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6年来的期刊和用户使用数据,统计并分析了6年来最受欢迎期刊和最受欢迎新刊共计220种、最佳机构用户50家。

  报告显示,6年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数据量不断扩展,总量达到2400万条。整合中文期刊2257种,论文超过1270万篇,促进了我国学术期刊的世界传播;收录外文开放获取期刊13200种,论文980万篇,保障了国内研究机构和社会公众对国外学术资源的使用;上线古籍19500多册,图片150多万张,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利用。

  报告指出,6年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坚持资源共享、开放获取,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面向世界传播中国学术成果,成效显著。访问量超过10亿次,阅读下载量1.3亿次,服务了国内机构用户8万多家,国外机构用户1000多家,个人用户600多万人,用户分布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成为最大的中文哲学社会科学开放获取学术平台,在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助力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繁荣发展、服务保障社科机构研究、加强高质量数字资源社会有效供给、推进中国学术成果世界传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6年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功能不断完善,实现了手机App、平板电脑App、微信小程序和机构用户镜像版系统服务;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拓展多种使用途径和传播渠道,嵌入各类信息服务平台,如“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国家图书馆文津搜索、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以及部分党校教育平台等,提高服务能力,形成了立体化应用支撑环境。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