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永不停止的脚步——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纪实
2024-11-19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19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译心
分享到:

  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田野调查,前后历经三期,跨越十余个省份,共有千余名调研人员深度参与其中;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调查活动,它全面、客观地呈现了现阶段中国“三农”发展的基本现状,为评估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展、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这个项目就是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hina Rural Revitalization Survey,简称CRRS),由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农村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农发所”)发起的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对参与者而言,这项调查犹如在象牙塔与农田间架起一座坚实桥梁,促使研究者走出书斋,以全新视角融入社群,亲身感受广袤乡村土地的新气象。

  铸造乡村振兴的数据基石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管全面、管长远的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对乡村振兴中的一些基本情况和数据还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要了解乡村振兴的情况,就必须亲身去往农村探访实地情况。”谈到这项调研活动的初衷,项目总负责人、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这样说道。

  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重要指示下,农发所依托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重大经济社会调查项目,组织开展了国内第一个服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型农村调查,即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

  自2020年起,CRRS项目开始基线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样本追踪调查,迄今为止,已经完成了三期调查。CRRS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前两轮调查覆盖了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安徽省、河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陕西省、黑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10个省(区)的50个县(市)和300个村庄。第三期调查在原有样本基础上,新增了湖南省、辽宁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4个省(区),样本扩展至14个省(区)、79个县(市)、472个村庄,确保了调查样本具有全国及地区代表性。

  调研内容聚焦于中国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涵盖了六大固定模块和一个可变动模块(简称“6+X”模块)。“6+X”模块包括“农村人口与劳动力”“农村产业结构”“农民收支与社会福祉”“农村居民消费”“乡村治理”“农村综合改革”六大固定模块,以及“其他热点”模块。固定模块关注的是农村发展领域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项目组定期进行追踪调查。可变动模块则主要针对实时性的研究热点问题。

  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全国调查项目,CRRS以其高效的组织架构和科研实践,成为有组织科研的典范。项目总负责人为魏后凯所长,第二负责人为张海鹏副所长,总协调人则由农发所副研究员王术坤担任。农发所的科研人员几乎全员参与此项调研,展现出团队协作的力量。

  CRRS还成立了专项工作组作为该项目的核心执行机构,工作组由4个职能小组组成,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协同高效。智能化小组在杨鑫博士及曾俊霞副研究员的带领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致力于提升调研工作效率;调研协调小组由于元赫博士负责,确保调研活动有序开展;数据管理小组由王术坤副研究员主导,主要工作是确保数据的精确性与安全性;成果转化小组主要负责人是余家林博士,主要致力于提高CRRS数据的成果转化效率。这些小组的成员均是来自农发所各研究室的青年精英,为项目的平稳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CRRS的调查方式体现了“统—分—统”的科研组织模式,即统一的调查筹备、分散的调研组实地调研、统一的数据处理。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调研的效率,也确保了数据的质量和研究成果的深度。统一的工作由CRRS工作专班负责,而分散的调研过程则由农发所的研究人员牵头,他们被分为14个调研组,奔赴全国各调研省区,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科学严谨开展数字化调研

  CRRS调查体现了科学调查、数字化调查的鲜明特色。此次调查主要通过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每份问卷的访谈平均时长超过2小时。参与调查的队员主要由400多名来自不同高校的硕士生或博士生组成。为了确保调查问卷的质量,调研组要求调查队员对农村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或者他们的专业背景与农村研究相关。

  “在正式调查开始之前,我们会对每位调查队员进行室内和室外的培训。室内培训主要是讲解调查问卷,帮助队员熟悉问卷内容及其逻辑结构。室外培训则是在一个村庄进行预调查,带队老师会解答队员在预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难点。”王术坤告诉记者。

  培训内容涵盖了从政策解读到实地调查、数据分析、报告撰写,再到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全方位技能提升。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访员深入理解乡村振兴的宏观背景和微观实践。

  相较于前两期调查,计算机辅助面访(CAPI)系统的采用和远程质控组的加入大大提高了访谈的效率和质量。杨鑫告诉记者,“通过购买和租赁平板电脑,利用CAPI系统进行问卷调查,可以大幅提升数据质量,通过嵌套关联字段、全程录音、拍照、定位等功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可信,项目组依托CAPI系统成立了专门把控数据质量的质控团队。“质控团队的建立,使得异地审核数据成为可能,所有录音均可即时上传至后台质控系统进行管理。我们后台专门组建了规模近30人的质控团队,每日需处理数百份问卷,每份问卷均需由团队上传至系统,以便我们进行监控。”于元赫介绍说。

  质控团队的主要成员是来自北京各大高校的研究生,他们具备对调研数据进行实时审核的能力。相较于传统的纸质问卷,质控系统的优势在于能够录音,后台质控员可依据录音迅速核查数据填写的真实性以及采访行为的规范性,起到了有效的监督与审核作用。

  于元赫还告诉记者,“质控员将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建议,包括行为规范方面的建议。提交后,现场调研员可即时查看质控员的反馈,并据此对问卷进行修改,规范调查行为”。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课题组还严格控制调查数量,调查期间也会对问卷进行审核。每位调查队员每天最多完成4份问卷,调查结束后,队员要首先进行自我检查,然后与其他队员进行互查,最后由带队人员进行第三轮检查。

  “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很少见到像你们这样科学严谨地开展农村调查,希望你们把农村最真实的情况摸清楚,更好地服务国家决策。”在骄阳似火的南粤大地,一位农业农村局干部“明哥”曾这样对前站员说。每个调研组都包含打前站人员和调查人员,前者负责提前到达调研地区,预约农户,确保调研的覆盖率和有效性。

  前站员承担着与基层政府及村干部进行协调、选定受访农户、规划调研行程及安排队员食宿等关键职责,是调查队伍中的先行者。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大学在读博士马一鸣就是CRRS项目中的一名优秀“前站员”,他总是提前到达目的地,与朝霞落日为伴,用笔记录下真实的民情村貌,和当地干部积极沟通,提前联系落实每位受访者,确保后续大部队如期开展调查活动。

  对项目组设定的“随机抽样”和“农户追踪前站表”制度,一些县乡干部十分不解,认为“只要满足了样本农户数量的要求就行了”,“何必搞得这么麻烦”;一些村干部说,“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能找得到人就不错了!”“把现在在村里的干部叫来凑个数行不行?”对此,马一鸣总是耐心地解释这两项原则的重要性。他比喻追踪调查就像制作纪录片,能更深刻地认识农户的发展变迁;随机抽样则让样本更具代表性,研究结论更可靠。正是无数个像他这样的前站员,用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为研究奠定了真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因为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因此访谈时间较长。在这样的情形下,尤其是在农忙时节,怎么调动农户的积极性,让他们接受并顺利完成访谈,成了项目组不得不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对此,农发所副研究员曾俊霞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她说:“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一方面,要尽量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尽量减少访谈给他们带来的麻烦;另一方面,要让他们理解参加调查的积极作用,提高参与感和荣誉感。”

  曾俊霞告诉记者,她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我们曾在一户残疾农民家里进行调研,当我们初进门时,他眼中流露出的尽是抵触与戒备。我们真诚地解释来意并恳请他配合,他慢慢地接纳了我们,一直坚持完成2个多小时的调查并热情挽留我们用餐。因我们另有任务未能久留,临别时,他站在门口目送我们离开,我能看出他眼神中的依依不舍。”

  东南西北调研忙

  在农发所的引领下,CRRS项目组跨越山川湖海,深入乡村田野,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调研之旅。这些调研不仅描绘了中国农村的多彩画卷,也为中国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在广东调研时,遇到因参加访谈而不能给孩子做饭的情况,调查队会为村民和孩子提供盒饭,边吃边聊;遇见带小孩参加访谈的农户,调查队还准备了小零食,让受访者安心访谈。将心比心、以诚相待,不误农时、不扰民生,换来了受访农户的真心配合,让访谈更加顺利,也让问卷质量更有保障。

  “一份问卷其实就是一个故事,看你能否讲述好这个故事。”调研队员何竺虔深知,一份问卷承载的不仅是数据,更是一个村庄、一户村民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乘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之舟而行,让调查组再一次倾听到来自农民的朴实声音。

  在调查过程中,调研员们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团队关系也在一次次的协作中变得更加牢固和坚实。他们迎着朝阳出发,踏着夕阳的余晖归来,日复一日地穿梭在乡村的各个角落。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调研队员何友说:“我们亲眼见证了农村生产生活的真实面貌。这一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鲜活差异,以及那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所带来的震撼与启示。理论与实践在这里相互交织、相互促进,每一次深入田野的探索,都是对既有认知的挑战与深化。这场与乡村的相遇,不仅让我重拾了读博时期那份扎根农村、脚踏实地的情怀,更激发了我对未来研究道路的坚定信念。”

  在河南省调研中,调查队员10天走访7县,亲眼目睹了河南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的进展。正如调查队员刘萌萌所说:“背上行囊,拿起设备,行走于村居,我看到了隐于标准化问卷之后那些呼之欲出的生动故事,聆听了形形色色受访者的鲜活讲述。立足真实现象,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故事,才能做出真正益于社会的研究。”

  与此同时,队员们也深刻认识到,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

  在深入贵州乡村的调研之旅中,队员们调研了当地蓝莓与百香果等产业,被贵州村落间那抹独特的产业活力深深触动。一位生活在大山顶处云端缭绕的村庄里、穿着民族服饰、腰间别着小汽车钥匙的布依族中年女性,给队员们留下了鲜明的深刻印象。

  “我现在家里养了几十头猪,承包了十几亩地,家里人均日消费一个鸡蛋,水果常备。”这位布依族阿姨的话真挚、朴实,是国家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也让队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乡村振兴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

  塞上江南鱼米乡的宁夏是调研的重要一站。在贺兰山下,智慧农业与传统农耕文明交相辉映,高科技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智能灌溉系统滋润着农作物生长。

  “村里修了新路,通了自来水,还引进了现代农业技术。以前种地全是靠天吃饭,现在有了科学指导,产量高了,质量也好了。更重要的是,咱们村还发展了乡村旅游,每到节假日,城里人都爱来咱这儿体验农家乐,采摘新鲜果蔬,那热闹劲儿,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村民郑大爷所描述的,正是这里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在这里,每一位村民都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他们共同绘制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如电视剧《山海情》所唱的那样,宁夏的乡村已经“拔掉穷根把花栽,美得哟,沙漠变花海”。

  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

  科学准确的数据是政策决策和理论研究的核心基础。目前,CRRS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已成为乡村振兴政策制定和完善的重要数据支撑。基于CRRS数据,农发所形成了一批要报,完成了多项中办、国办交办任务,部分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央领导的批示。CRRS已成为全面了解乡村振兴工作变化趋势的基础材料。除了支撑《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撰写外,CRRS数据也支持了《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发展报告》等重要“三农”报告的撰写。

  CRRS已成为学术界研究“三农”问题的权威数据。目前已公开发布的第一期数据,申请人次超2500次,在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目前,农发所依托三期调查数据,于10月建立完成并试运行了“中国社科院农发所·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云桌面系统,此系统可以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更广泛地服务于全国科研人员。通过数据公开和共享,促进了更多的研究成果产生,形成了良性循环,为农村全面发展和政策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一项国家级的追踪调查项目,CRRS也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它通过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农村基础数据,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促进了对中国农村现实情况的深入分析与理解,推动了学术创新和理论发展。其研究成果助力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尤其是在“三农”问题研究领域,推动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加速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发展步伐。此外,CRRS收集的丰富实践案例,不仅总结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也为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CRRS第三期调研的圆满完成也必然不是终点,调研人员将迎着乡村振兴的春风,展现出更加精彩的乡村新面貌。

责任编辑:刘远舰(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