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春燕)9月1—2日,“第二届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暨‘三大体系’建设青年学者论坛”在京举行。
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在致辞中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分析、研究、借鉴“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尊重差异、敢于创新,与不同学术观点、风格流派展开切磋交流,推动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希望近代史研究所的青年学者充分利用好论坛这一平台,与各学科领域学者进行深入沟通交流,与期刊编辑进行深入研讨,深刻思考如何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作贡献。
来自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的编辑参加会议,就“学术总结与学科话语体系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学术发展概述(2017—2021)”“史学研究‘碎片化’对学术期刊的考验”“论文写作中的‘核心议题’与‘问题意识’”等话题发表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历史学学科执行主编柴英表示,总体上,无论是从学者研究,还是从期刊主导的情况来看,今天的近代史研究都更加自觉地、有意识地致力于“三大体系”建设,对其讨论逐渐深入到具体学科、研究方向等方面的讨论,脚踏实地地为“三大体系”建设做一些事情。
“对经济学和历史学都有基本了解,并能较为准确地解读出自不同学科的研究文献,借鉴其问题意识、研究思路、论证方法和结论等,应该成为新一代经济史学者的基本要求。”通过分析经济学和历史学研究之间的差别,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高超群表示,对历史学背景的经济史研究者而言,阅读经济学背景的经济史论文,关注的重点并不是其结论是否成立、是否符合历史“常识”,而是其所指示的路径、提供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副编审潘晓霞认为,经济史研究,不能就经济谈经济,要观照政治、社会;运用数据时需谨慎并作适当的判断与考证。历史学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各有倾向,但是二者之间更多是促进的关系,绝非完全挑战。
通过对史学研究“碎片化”的形成原因、影响等进行分析,《探索与争鸣》编辑杨义成提出,中国只有构建出一套具有说服力的自主的知识体系,才能够真正涉足国际话语权。今天,我们已经具备了构建知识体系的物质基础,也有相应的理论需求和历史机遇,还需要有构建知识体系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学术能力。其中,克服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史学研究的影响、“碎片化”问题,是加强历史学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会议由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学知识体系研究中心主办,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