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邢广程:走和平发展道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3-02-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15日第2590期 作者:邢广程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我国将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了答案。

  一、世界处于十字路口,国际环境出现新情况,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上两种趋势同时存在,一种趋势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种趋势是,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国发展依然面临战略机遇: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三是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同时,我国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是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二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三是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应对挑战方面,我们需要有忧患意识,“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解决全球问题的现实方案。进入21世纪,世界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和挑战:一是来自大自然的挑战;二是美国霸权主义给国际社会带来危险;三是世界发展不平衡趋势进一步强化;四是国际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频频出现,国际安全局势堪忧。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以解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中国与世界一些地区构建命运共同体,如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着力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和亚洲命运共同体,着力推动构建中阿、中非、中拉等命运共同体,着力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和卫生健康共同体,着力推动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卫生健康、发展、安全和人文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是将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于应对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恪守“命运与共”的理念,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人民总体利益结合和统一起来,深刻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中国“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传统文化价值,也体现了中国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为人类谋大同的世界情怀。

  三、“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和载体。“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要素是“五通”,即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纹路是“五路”,即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倡议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原则,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和开放包容伙伴关系。共建“一带一路”要在高质量方面下功夫,高质量体现在各合作国家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推动数字丝绸之路和创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中国与世界的深层互动问题。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在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等方面逐步推进。中国与欧盟、东盟、中亚等地区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平台,实行深度的区域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这就要求“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合作的多边平台和网络。共建“一带一路”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西部开发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等国内区域发展规划和战略相衔接,着力形成我国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近十年来,中国十分重视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不断加大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力度,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已同32个国际组织和149个国家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四、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西方不断抛出“中国扩张论”,旨在干扰中国的发展,国际上也有个别国家对中国崛起存在焦虑感。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本国策。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绝不输出自身模式。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外部环境的要求,这也是中国深刻思考世界发展大势而得出的结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方面,要推动中国与世界进行良性互动。另一方面,要与其他国家增强战略互信和实行利益融合。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为自身和世界的发展制造有利条件,就是主动营造战略机遇期。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外部基本选择,也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和平特征。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是建立在独立自主原则基础上的。一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中国的立场和政策,旨在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二是中国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以大小、强弱、贫富将世界国家分为三六九等;三是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四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不排斥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外交的灵魂和旗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不等于不去捍卫自身核心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的台湾,针对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中国“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

  五、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旨在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一是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二是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三是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全球伙伴关系的基本路径是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在“平等性”“和平性”和“包容性”原则基础上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逐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全球伙伴关系要求中国实行全方位开放,与其他国家一道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着力推进国家间的多种类型的创新合作,克服“脱钩断链”“筑墙设垒”、单边制裁、极限施压等不良的阻碍国际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面对全球性挑战不断增多的情况,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越发急迫。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中国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支持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推动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发挥作用,呼吁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推动国际安全合作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倡导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中国主张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主张开创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主张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作者系维多利亚vic登录地址学部委员)